发布时间:2018-01-31 11:39         文章来源:湛江海关     

2017年湛江海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全国海关政务公开考核办法(暂行)》及海关总署相关工作要求,认真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将海关信息公开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法治海关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具体方式,以12360服务热线、海关门户网站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重要载体,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着力推进政务阳光透明、扩大政务开放与参与度、提升政务公开能力,为树立海关良好外部形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主要工作概述

(一)不断提升12360热线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搭建让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沟通桥梁;加强海关业务知识学习,深化岗位练兵成果,及时掌握最新法规政策和办事流程,提供高效快捷满意的服务;二是加强热线新媒体平台建设,结合本关区企业需求和业务改革需要,向企业提供最新的政策资讯和业务改革动态;三是加强呼叫中心建设和对外宣传力度,确保热线系统正常运作,提升海关热线认知度,并于年底实现接通率超95%的目标,12月份接通率为96.77%,位居全国海关前列。2017年,湛江海关12360服务热线共受理各类咨询2267条,发布新媒体信息近500条,保持答复率和回访满意率双100%的成绩,并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二)持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湛江海关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力度。全年通过网站共发布各类工作动态、信息400余条,全年共开展25期网上直播,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二是对外统一制作关务公开栏,及时公开总署公告、以及该关制定的所有涉及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公告等规范性文件;在业务现场公布部门机构职责权限、窗口(岗位)标识、办事人员工号、举报电话和单位值班电话。三是深入企业,上门服务,举办各类政策宣讲会13场,关企座谈会11场,不断提高社会对海关工作的认识、理解和支持,树立海关良好执法形象。

(三)围绕社会热点丰富公开内容。

一是借助新闻媒体及时公开海关工作动态,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和理解、支持海关工作。2017年累计在中央电视台、《国际商报》、《南方日报》、湛江电视台、《茂名日报》等各级媒体开展新闻宣传750余篇次,利用“海关发布”、“湛江海关发布”“湛江海关12360服务热线”等新媒体,图文并茂,迅速刊载关区改革发展、服务公众等工作情况,扩大海关信息公开范围、影响力,树立海关良好执法形象。二是新增《湛江海关信息》《湛江海关简报》两个信息载体,全年共向湛江、茂名两市报送信息32期,撰写反映外贸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监测预警报告382篇,提供对外数据咨询120次,为地方宏观决策和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供有益参考。三是做好反走私综合治理信息公开,在“6.26”国际禁毒日、“12.04”普法宣传日等重大活动前后,开展海关法制宣传和“无毒青春 健康生活”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法规宣讲和禁毒“流动课堂”等形式不断提高民众的守法意识,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此外,在沿海码头、重点镇村开展“走村入镇”系列反走私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反走私知识手册,讲解展示常见走私案例,悬挂宣传标语横幅,引导群众不参与走私、不包庇走私、不容忍走私,发动群众举报走私,拓宽情报来源渠道,据统计全年共深入40余个重点沿海乡镇开展宣传,累计发放宣传手册40000余份。

二、主动公开海关信息情况

2017年,我关公开海关信息约500余条,信息种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互联网站公开的海关信息,包括海关统计、湛关公告、政府采购、海关拍卖等方面的信息400余条;二是缉私局、各隶属海关、办事处通过现场公告栏、电子显示屏、地方政府网站、印发宣传单张、媒体等多种渠道公开的海关信息100余条,有效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依申请公开海关信息情况

2017年,湛江海关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提出的公开海关信息申请0起。

四、海关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7年,湛江海关未向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收取或减免海关政务信息公开的费用,所有主动公开信息均为免费提供。

五、因海关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及投诉举报的情况

2017年,湛江海关未发生因海关信息公开被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申诉及投诉举报的情况。

六、存在不足及下一步改进情况

2017年湛江海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平稳,公开渠道稳步增加,服务公众、企业、地方政府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在加大信息公开培训力度、丰富信息公开形式上仍有提升空间;此外,各部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整体认识及整体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关将重点做好如下3方面:一是加大对信息公开岗位人员培训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主动公开意识,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二是进一步发挥现有载体公开效能,在时效性和内容可读性上下功夫,让海关声音传的出,听得懂;三是不断拓展信息公开载体平台,积极采取在线访谈、网上直播等受众面更广的公开形式,充分保障大众知情权,树立海关良好社会形象。